Wednesday, May 29, 2013
2013年5月26日牧者感言
《向父親致敬》(箴23:22及25) 陳卓垣先生
最近,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,與大家分享,其內容都是鼓勵我們孝敬父母之餘,更使我們多多一點了解我們的父親。同時,提醒我們尊敬愛我們的天父如下:
作者徐華說「回到家中看看父親。人之為人,和動物不一樣。動物不會回到家中看父親,只有人不管到多少歲數,心靈深處總希望有父親。父親在的時候不覺得,等到他走了之後,會突然覺得茫然若有所失。而上帝就是我們天上的父親。他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,是一切的源頭(First Cause)。很多人說:“我相信有上帝,但是上帝和我有什麼關係呢?”如果你家裡的三歲小孩,對你說:“爸爸,我不需要你。”你會覺得怎麼樣?你會覺得 好笑。同樣的,如果我們對上帝說:“我不需要你。”那也是很可笑的,是出于無知。你的一切都是從他來的,怎麼可以說你不需要上帝呢?
為什麼人心的深處需要父親、更需要天父呢?因為人有三種願望:
第一,需要認同感(Identification)。人總希望找到歸宿,而父親是我們歸宿的典型、模範。人小時候都以父親為偶像,父親就是上帝,父親講的話都是對的,父親所作的事就是將來我作的事……我要和父親認同。
第二,需要安全感(Security)。我們作小孩子的時候,只要父親一回來,事情就解決了,有了父親,就有安全感。即使長大以後,在動盪的世界中,我們仍在尋找安全感。
第三,需要有自我價值感(Self-Worth)。心理學家告訴我們,從小沒有父親的愛的孩子,比較容易成為少年犯,因為沒有父親的愛,就難以自我評價。 而通常恰是愛有多少,對自己的評價就有多少。假如我們有爸爸,不管人怎麼輕看我,但是我知道在爸爸的面前,我仍是珍貴的。所以父親很要緊,有父親的愛,人 就有價值了。
人都渴望有父親,很可惜,我們肉身的父親都是能力有限的。等我們長大一點,受的教育高一點,對父親的看法就可能不一樣了:
第一,你的認同感不一樣了。從前以為爸爸所講的都是對的,現在對爸爸講的打了問號,甚至跟爸爸辯論了。而且爸爸所做的事情,你也不一定想做,比如他是種地的,你卻想當醫生。
第二,安全感變了。從前以為爸爸是萬能的,現在發現爸爸也會失業、也會生病,爸爸帶來的安全感也慢慢減淡了。
第三,自我評價也會改變。雖然爸爸愛你,可是很多時候愛莫能助,你仍然會遇上挫折,自我評價也可能降低。
由此可見,人的內心的三個願望,無法在肉身的父親身上得到完全的滿足。因而,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在尋求一個更偉大的父親,一個永遠能滿足我們的父親。」
其實,我們剛剛於本月慶祝了母親節,而下月中旬就是父親節。因此,我們在這兩個特別日子,願天下的父母親都因子女而成為最開心的日子。同時,讓我們一起於每一天都愛我們的父母多一點。就如聖經指出『智慧之子、使父親快樂』(箴10:1) ;『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.你母親老了、也不可藐視他。你要使父母歡喜.使生你的快樂。』(箴23:22及25)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